Taylor Swift 1989(Taylor's Version)[Deluxe]
专辑介绍
《1989 (Taylor’s Version)》终于快要问世时,Taylor Swift 提到,在她为夺回版权精心重录的所有专辑中,这一张有着特别的意义。“从各个层面上来说,《1989》改变了我的人生。”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,“说实话,这是我最喜欢的重录专辑,因为这里面的 5 首‘From The Vault’(未发行版)歌曲是真的好听,我简直不敢相信当初它们竟然未被收录进专辑。”
从唱着“我不必假装喜欢迷幻摇滚/假装喜欢和那群满脑子要事的大人物一起/待在豪华游艇上”(I don’t have to pretend I like acid rock/Or that I’d like to be on a mega-yacht/With important men who think important thoughts)的《Now That We Don’t Talk》,到《Say Don’t Go》和《Is It Over Now?》,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,Swift 在创作这 5 首歌曲时不仅专注、犀利,而且是在考虑新的受众这件事的。它们不仅完全值得入选最初的专辑,巩固 Taylor 身为“创作者”的角色,而且在这些从前被视为无关紧要,实则华丽精致的蒙太奇式作品里,Swift 表现得如此游刃有余,如同一位流行乐老匠人。
距离原版专辑诞生已过将近十年,Swift 如今已是一举一动都能影响流行文化动向的巨星。而回首 2014 年,我们似乎很容易忽略,当时的 Swift 正迎来(或者说是“筹划”)自己生活和事业的转折点,野心勃勃地把刚满 24 岁的自己一步步塑造成我们今天熟悉的超级巨星。在 2010 年的《Speak Now》和 2012 年的《Red》里,她已经开始调整专辑中乡村乐和流行乐的比重,并在后一张专辑里和瑞典超级制作人 Max Martin 与 Shellback 搭档。到了《1989》,她也不再去特地思考“比重”了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在流行音乐的道路上一往无前。她不仅拥抱了强劲节拍和华丽制作,更在专辑中欣然注入了轻松活泼的感觉。
《1989》不只埋藏着 Swift 转型的野心。如果说《Speak Now》和 2008 年的《Fearless》内含莎翁戏剧般的张力,那么《1989》的 Swift 就是张扬的、自信的,她大口呼吸着自由的空气(《Style》),也尽情狂想(《Wildest Dreams》),年轻时的她还做不到如此从容。《Welcome to New York》是鎏金的欲望叙事,她决心在这座潜藏无尽可能性的城市里让自己重获生机——“灯光如此明亮,但从未让我失明”(The lights are so bright/But they never blind me,me)。Swift 借这首歌向大家宣布,她至少目前要挥别纳什维尔和乡村乐,也脱离了它们为她的形象和风格带来的桎梏。Swift 迈步的姿态昂首挺胸——《Shake It Off》里的她对过去的恩怨一笑置之,心态成熟而自在;甚至在《Blank Space》里,她调侃起自己来了,要知道这几乎曾是个“不可说”的话题啊。
《1989》与 Shania Twain 的《Come On Over》、Bob Dylan 的《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》类似,也是艺人故意跟众人期待反着来,最终仍然获得成功的范例。正如标题所示,出生在 80 年代末的 Swift 并不是听着 80 年代的合成器风格流行乐长大的,不过在 Martin、Shellback、Ryan Tedder 和后来的好搭档 Jack Antonoff 的帮助下,80 年代风格在这张专辑里还是处处可循。正如她在早期专辑里颠覆了乡村乐的传统和定式,Swift 没有把充满怀旧气息的《1989》用来回顾过去,而是以之为起点,大步向前。